1、不惑之年 [ bù huò zhī nián ]
释义: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2、春秋鼎盛 [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]
释义:春秋:指年龄;鼎盛:正当旺盛之时。比喻正当壮年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宗首》:“天子春秋鼎盛,行义未过,德泽有加焉。”
3、豆蔻年华 [ dòu kòu nián huá ]
释义:豆蒄:多年生草本植物,比喻处女。指女子十三四岁时。
出处:唐·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4、耳顺之年 [ ér shùn zhī nián ]
释义: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5、花信年华 [ huā xìn nián huá ]
释义:花信:开花时期,花期。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。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。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而且正当花信年华,就如秋月将满,春花方盛,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。”
6、年逾古稀 [ nián yú gǔ xī ]
释义: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7、人生七十古来稀 [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]
释义:稀:稀少。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。指得享高寿不易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8、三十而立 [ sān shí ér lì ]
释义: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9、徐娘半老 [ xú niáng bàn lǎo ]
释义: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。
出处:《南史·后妃传下》:“徐娘虽老,犹尚多情。”
10、郑人争年 [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]
释义:年:年龄。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,又无意义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相与争年者,一人曰:‘吾与尧同年。’其一人曰:‘我与黄帝之兄同年。’讼此而不决,以后息者为胜耳。”
11、知命之年 [ zhī mìng zhī nián ]
释义: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
12、马齿徒增 [ mǎ chǐ tú zēng ]
释义:马的牙齿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,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。
出处: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:“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”
13、而立之年 [ ér lì zhī nián ]
释义: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。后为三十岁的代称。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14、黄发垂髫 [ huáng fà chuí tiáo ]
释义:黄发: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;垂髫: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。指老人与儿童。
出处: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“黄发台背。”晋·潘岳《藉田赋》:“垂髫总发。”
15、半老徐娘 [ bàn lǎo xú niáng ]
释义:徐娘:指梁元帝妃徐氏。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。
出处:萧溧阳马虽老犹骏,徐娘虽老犹尚多情。 《南史·后妃传下·梁元帝徐妃》
16、马齿加长 [ mǎ chǐ jiā zhǎng ]
释义:马的牙齿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。比喻自己虚度年华,没有成就
出处: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:“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:‘璧则犹是也,而马齿加长矣。’”
17、弱冠之年 [ ruò guàn zhī nián ]
释义:弱:年少;弱冠: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。指男子二十岁左右
出处:清·吴骞《拜经楼诗话》第四卷:“所谓才子者,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,学问文章,如江如海,乃可称之。”
可以用什么成语形容年纪(19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87 人学习过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