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形容模仿别人的成语(23个)

  • 1、不伦不类  [ bù lún bù lèi ]

    释义:不伦:不同类。既非这一类,又非那一类,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。

    出处:明·吴炳《疗炉羹·絮影》:“眼中人不伦不类,阱中人不伶不俐。”

  • 2、步人后尘  [ bù rén hòu chén ]

    释义:后尘: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。指跟在人家后面走。比喻追随模仿,学人家的样子,没有创造性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诗:“窃攀屈宋宜方驾,恐与齐梁作后尘。”

  • 3、东施效颦  [ dōng shī xiào pín ]

    释义:效:仿效;颦:皱眉头。比喻胡乱模仿,效果极坏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絜妻子而去之走。”

  • 4、邯郸学步  [ hán dān xué bù ]

    释义: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模仿人不到家,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
  • 5、画虎类犬  [ huà hǔ lèi quǎn ]

    释义:类:象。画老虎不成,却象狗。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伦不类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效季良不得,陷为天下轻薄子,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。”

  • 6、弄巧成拙  [ nòng qiǎo chéng zhuō ]

    释义:本想耍弄聪明,结果做了蠢事。

   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。”

  • 7、人云亦云  [ rén yún yì yún ]

    释义:云:说;亦:也。人家怎么说,自己也跟着怎么说。指没有主见,只会随声附和。

    出处:金·蔡松年《槽声同彦高赋》诗:“槽床过竹春泉句,他日人云吾亦云。”

  • 8、生搬硬套  [ shēng bān yìng tào ]

    释义:生:生硬。指不顾实际情况,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,照抄别人的办法。

    出处:《山村新人》:“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。”

  • 9、适得其反  [ shì dé qí fǎn ]

    释义:适:正,恰好。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

    出处: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 清·魏源《筹海篇·议守上》

  • 10、学步邯郸  [ xué bù hán dān ]

    释义: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机械地模仿,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,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
  • 11、效颦学步  [ xiào pín xué bù ]

    释义: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。亦作“东施效颦”、“邯郸学步”。

    出处:明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且克明何如人也,筋骨如铁,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!”

  • 12、依样画葫芦  [ yī yàng huà hú lú ]

    释义: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。比喻单纯模仿,没有创新。

    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一:“颇闻翰林草制,皆捡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,何宣力之有?”

  • 13、以讹传讹  [ yǐ é chuán é ]

    释义:以:拿,把;讹:谬误。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,越传越错。

    出处:宋·俞琰《席上腐谈》:“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,故名采石,以讹传讹。”

  • 14、亦步亦趋  [ yì bù yì qū ]

    释义:原意是说,你慢走我也慢走,你快走我也快走,你跑我也跑。比喻由于缺乏主张,或为了讨好,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,夫子驰亦驰,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

  • 15、鹦鹉学舌  [ yīng wǔ xué shé ]

    释义:鹦鹉学人说话。比喻人家怎么说,他也跟着怎么说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八:“如鹦鹉只学人言,不得人意。经传佛意;不得佛意而但诵,是学语人,所以不许。”

  • 16、亦趋亦步  [ yì qū yì bù ]

    释义: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,夫子驰亦驰,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

  • 17、照猫画虎  [ zhào māo huà hǔ ]

    释义: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
    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1回:“这大相公聪明得很,他是照猫画虎,一见即会套的人。”

  • 18、依样葫芦  [ yī yàng hú lu ]

    释义: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。比喻单纯模仿,没有创新。同“依样画葫芦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只有一个史阁部,颇有忠心,被马、阮掣肘,却也依样葫芦。”

  • 19、事与愿违  [ shì yǔ yuàn wéi ]

    释义: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

    出处:三国魏·嵇康《幽愤》诗:“事与愿违,遘兹淹留。”

  • 20、随声附和  [ suí shēng fù hè ]

    释义:和:声音相应。自己没有主见,别人怎么说,就跟着怎么说。

    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,实非本心。”

  • 21、如法炮制  [ rú fǎ páo zhì ]

    释义:炮制:用烘、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。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。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即如法炮制,果然把阵破了。”

  • 22、鹦鹉学语  [ yīng wǔ xué yǔ ]

    释义:鹦鹉: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。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。比喻没有主见,人云亦云。亦作“鹦鹉学舌”。

    出处:无

  • 23、比葫芦画瓢  [ bǐ hú lú huà piáo ]

    释义:比喻照样子模仿

扩展阅读

(0)
纠错/补充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