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齿若编贝 [ chǐ ruò biān bèi ]
释义:编:顺次第排列;贝:贝壳。形容牙齿整齐洁白。
出处: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目若玄珠,齿若编贝。”
2、鼓眼努睛 [ gǔ yǎn nǔ jīng ]
释义:眼睛张大、凸起的样子。指使眼色。
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七:“‘你跟我来,有句话问你。’他鼓眼努睛,对她这样说。”
3、虎视眈眈 [ hǔ shì dān dān ]
释义: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
出处:《周易·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4、金刚怒目 [ jīn gāng nù mù ]
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5、金刚努目 [ jīn gāng nǔ mù ]
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薛道衡》:“隋吏部侍郎薛道衡,尝游钟山开善寺,谓小僧曰:‘金刚何为努目?菩萨何为低眉?’小僧答曰:‘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’道衡怃然不能对。”
6、目若悬珠 [ mù ruò xuán zhū ]
释义: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。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。
出处: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臣朔年二十二,长九尺三寸,目若悬珠,齿若编贝。”
7、浓眉大眼 [ nóng méi dà yǎn ]
释义:又黑又密的眉毛,大大的眼睛。形容眉目有神的人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三回:“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,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,两袖勒得高高的,膊肘子也露了出来。”
8、双瞳剪水 [ shuāng tóng jiǎn shuǐ ]
释义:瞳:瞳孔,指眼睛。形容眼睛清澈明亮。
出处:唐·李贺《唐儿歌》:“一双瞳人剪秋水。”
9、眉目如画 [ méi mù rú huà ]
释义:形容容貌端正秀丽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援自还京师,数被进见。为人明须发,眉目如画。”
10、眉清目秀 [ méi qīng mù xiù ]
释义: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学》第一折:“有个小孩唤做按住,今年三岁,生得眉清目秀,是好一个孩儿也。”
11、明眸善睐 [ míng móu shàn lài ]
释义: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。
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,明眸善睐,靥辅承权。”
12、炯炯有神 [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]
释义:炯炯:明亮的样子。形容人的眼睛发亮,很有精神。
出处:明·李开先《闲居集·九·泾野吕亚卿传》:“先生头颅圆阔,体貌丰隆,海口童颜,轮耳方面,两目炯炯有神,须虽整秀,异不多耳。”
13、菩萨低眉 [ pú sà dī méi ]
释义: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。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·俊辩类二》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服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14、鼓睛暴眼 [ gǔ jīng bào yǎn ]
释义:指眼睛突出的样子。
出处:郭沫若《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〉自序》:“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、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。”
15、怒目圆睁 [ nù mù yuán zhēng ]
释义:发怒时瞪大了眼睛。形容很愤怒。
出处:《别饿坏了那匹马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。
古代形容眼睛大的成语(15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65 人学习过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