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车水马龙 [ chē shuǐ mǎ lóng ]
释义:车象流水,马象游龙。形容来往车马很多,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
2、吹箫乞食 [ chuī xiāo qǐ shí ]
释义: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
3、大街小巷 [ dà jiē xiǎo xiàng ]
释义:城镇里的街道里弄,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晴朗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花放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
4、倒街卧巷 [ dǎo jiē wò xiàng ]
释义:指露宿街头。
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波子……看着宋江道:‘押司没事睬那乞丐做甚么?那斯一地里去搪酒吃,只是搬是搬非。这等倒街卧巷的横死贼,也来上门上户欺负人!’”
5、街头巷尾 [ jiē tóu xiàng wěi ]
释义:指大街小巷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三十一:“问:‘如何是学人转身处?’师日:‘街头巷尾。’”
6、络绎不绝 [ luò yì bù jué ]
释义: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,接连不断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。”
7、人山人海 [ rén shān rén hǎi ]
释义:人群如山似海。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一回:“每日有那一般打散,或是戏舞,或是吹弹,或是歌唱,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。”
8、人声鼎沸 [ rén shēng dǐng fèi ]
释义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9、人来人往 [ rén lái rén wǎng ]
释义: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。也形容忙于应酬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回:“这两三天人来人往,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,想必你没有吩咐,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。”
10、十字街头 [ shí zì jiē tóu ]
释义:指纵横交叉、繁华热闹的街道。也借指人世间,现实社会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:“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,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,这公事不虚诳。”
11、十字街口 [ shí zì jiē kǒu ]
释义:十字街头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当下去十字街口,不问军官百姓,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渠。”
12、吴市吹箫 [ wú shì chuī xiāo ]
释义:吴:古国名。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,在市上吹箫乞食。比喻在街头行乞。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箫,乞食于吴市。”
13、吴市之箫 [ wú shì zhī xiāo ]
释义:比喻在街头行乞。同“吴市吹箫”。
出处:清·杨昭《跋》:“沉冤望雪,曾传吴市之箫;急难号天,爱下秦庭之泪。”
14、摩肩接踵 [ mó jiān jiē zhǒng ]
释义:肩碰着肩,脚碰着脚。形容人多拥挤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《宋史·李显忠传》:“入城,宣布德意,不戮一人,中原归附者踵接。”
15、街头巷底 [ jiē tóu xiàng dǐ ]
释义:指大街小巷。同“街头巷尾”。
出处:刘大白《卖花女》诗:“杏花红了,梨花白了,街头巷底声声叫。”
16、偶语弃市 [ ǒu yǔ qì shì ]
释义:偶语:相对私语;弃市:在闹市执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,弃市。”
17、人头攒动 [ rén tóu cuán dòng ]
释义:形容人很多,拥挤着移动。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。其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。
18、贫富悬殊 [ pín fù xuán shū ]
释义: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
出处:朱自清《论且顾眼前》:“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。”
形容街头风景的成语(20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886 人学习过
形容街头风景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