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合时宜 [ bù hé shí yí ]
释义: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
出处:《汉书·袁帝纪》:“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2、口吻生花 [ kǒu wěn shēng huā ]
释义:比喻谈吐文雅。
出处:《云仙杂记》卷五:“张祜苦吟,妻奴唤之不应,以责祜。祜曰:‘吾方口吻生花。’”
3、牛角书生 [ niú jiǎo shū shēng ]
释义:比喻勤奋读书的人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4、书生之见 [ shū shēng zhī jiàn ]
释义: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。
出处: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一:“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,欲复寓兵于农之法,书生之见,可言而不可用者哉。”
5、斯斯文文 [ sī sī wén wén ]
释义:形容举目文雅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,乍见了你这破落户,还被人笑话死了呢。”
6、温文尔雅 [ wēn wén ěr yǎ ]
释义:温文:态度温和,有礼貌;尔雅:文雅。形容人态度温和,举动斯文。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,做事不大胆泼辣,没有闯劲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陈锡九》:“此名士之子,温文尔雅,乌能作贼?”
7、温文儒雅 [ wēn wén rú yǎ ]
释义:态度温和,举止文雅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……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。”
8、文弱书生 [ wén ruò shū shēng ]
释义:文弱:文雅而体弱。举目文雅,身体柔弱的读书人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士龙为人,文弱可爱。”
9、一介书生 [ yī jiè shū shēng ]
释义:一介:一个。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勃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”
10、言谈举止 [ yán tán jǔ zhǐ ]
释义:人的言语、举动、行为。
出处:清·黄宗羲《陈母沈孺人墓志铭》:“其言谈举止,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。”
11、燕颔儒生 [ yàn hàn rú shēng ]
释义: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。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。
12、燕颔书生 [ yàn hàn shū shēng ]
释义: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。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。同“燕颔儒生”。
13、彬彬有礼 [ bīn bīn yǒu lǐ ]
释义:彬彬: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,后形容文雅。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。
出处: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叔孙通定礼仪,则文学彬彬稍进。”
14、白面儒冠 [ bái miàn rú guān ]
释义: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四:“白面儒冠已问津,生涯只羡五侯宾。萧萧黄叶空村畔,可有摊书闭户人?”
15、不切实际 [ bù qiē shí jì ]
释义:指不符合实际。
出处:丁寅生《孔子演义》第98回:“若是徒有虚名,不切实际,那就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了!”
17、满腹经纶 [ mǎn fù jīng lún ]
释义: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。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。
出处:《易·屯》:“云雷屯,君子以经纶。”
18、白面书生 [ bái miàn shū shēng ]
释义: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。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。
出处: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“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。”
19、文质彬彬 [ wén zhì bīn bīn ]
释义:文:文采;质:实质;彬彬:形容配合适当。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,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20、尔雅温文 [ ěr yǎ wēn wén ]
释义:尔雅:文雅。形容人态度温和,举动斯文。指缺乏斗争性,做事不大胆泼辣,没有闯劲
出处: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:“生得眉清目秀,尔雅温文,且又性情蕴藉,聪颖过人。”
形容古代书生的成语有哪些(22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9 人学习过
形容古代书生的词语有哪些(1个)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