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梨蒸食 [ āi lí zhēng shí ]
释义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2、八珍玉食 [ bā zhēn yù shí ]
释义:泛指精美的肴馔。
出处: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三卷:“八珍玉食邀郎餐,千言万语对生意。”
3、不吃烟火食 [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]
释义:烟火食:熟食。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。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,不同一般。
出处: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前集》卷九引《直方诗话》:“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。后再同东坡来,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
4、卑宫菲食 [ bēi gōng fěi shí ]
释义:指宫室简陋,饮食菲薄。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。
出处: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禹,吾无间然矣!菲饮食,而致孝乎鬼神;恶衣服,而致美乎黻冕;卑宫室,而尽力乎沟洫。”
5、敝衣粝食 [ bì yī lì shí ]
释义:破衣粗食。形容生活困顿。
出处:宋·曾巩《徐复传》:“穷阎漏屋,敝衣粝食,或至于不能自给,未尝动其意也。”
6、弊衣箪食 [ bì yī dān shí ]
释义: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清苦。
出处:《周书·儒林传论》:“其沉默孤微者,亦笃志于章句,以先王之道,饰腐儒之姿,达则不过侍讲训胄,穷则终于弊衣箪食。”
7、弊衣疏食 [ bì yī shū shí ]
释义:破旧的衣着,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清苦。
出处:《周书·柳虯传》:“弊衣疏食,未尝改操。”
8、弊衣蔬食 [ bì yī shū shí ]
释义: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俭朴。同“弊衣箪食”。
出处:《周书·柳虯传》:“弊衣蔬食,未尝到改操。”
9、不食烟火 [ bù shí yān huǒ ]
释义:①指不吃熟食。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,不吃世间烟火物。②指诗文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,不同凡俗。
出处:《终有报》第一回:“人都道他不食烟火,体气欲仙。”
10、不知寝食 [ bù zhī qǐn shí ]
释义:犹言废寝忘食。形容异常专心、努力。
11、布衣粝食 [ bù yī lì shí ]
释义:形容生活清苦。同“布衣蔬食”。
出处:唐·房鲁《上节度使书》:“其愧非愧,布衣粝食,僮饥蹇驴也,所以愧者,彼何人也,予何人也。”
12、吹箫乞食 [ chuī xiāo qǐ shí ]
释义: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
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
13、啜食吐哺 [ chuò shí tǔ bǔ ]
释义:辍:中止,停止。停止用饭,吐出口中含的食物。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‘竖儒,几败而公事!’”
14、鹑居鷇食 [ chún jū kòu shí ]
释义:鷇:待母哺食的幼鸟,它不挑拣食物。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,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。比喻生活俭朴,不求享受。
出处: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夫圣人鹑居而鷇食,鸟行而无彰。”
15、草衣木食 [ cǎo yī mù shí ]
释义:编草为衣,以树木果实为食。形容生活清苦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黄梁梦》第一折:“你这出家人,无过草衣木食,干受辛苦,有什么受用快活处。”
16、昌亭旅食 [ cháng tíng lǚ shí ]
释义:寄食南昌亭长处。借指寄人篱下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白下驿饯别唐少府》诗:“下驿穷交日,昌亭旅食年。”
17、尺板斗食 [ chǐ bǎn dòu shí ]
释义: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。
出处:《梁书·王僧孺传》:“久为尺板斗食之吏,以从皂衣黑绶之役。”
18、侈衣美食 [ chǐ yī měi shí ]
释义: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今夫攻者,砥厉五兵,侈衣美食,发且有日矣,所被攻者不乐。”
19、鹑衣鷇食 [ chún yī kòu shí ]
释义:指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
出处:明·沈榜《宛署杂记·养济院》:“籍名收养,多至数千馀人,岁费当若干!此外,又有舍饭,而鹑衣鷇食,扶携颠连,号呼衢路者,犹然在也。”
20、黜衣缩食 [ chù yī suō shí ]
释义:节衣缩食,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,力求节约。
出处:明·宋濂《重建龙德大雄殿碑》:“于是黜衣缩食,重创大雄殿五楹间。”
21、吹篪乞食 [ chuī chí qǐ shí ]
释义:吹着篪讨吃的。指在街头行乞。篪:古代的一种音乐,象笛子,有八孔。
出处: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
22、粗袍粝食 [ cū páo lì shí ]
释义: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袁京传》:“[袁彭]行至清,为吏粗袍粝食,终于议郎。”
23、粗衣恶食 [ cū yī è shí ]
释义: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司马朗传》:“虽在军旅,常粗衣恶食,俭以率下。”
24、箪食壶浆 [ dān sì hú jiāng ]
释义:食:食物;浆:汤。百姓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。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。”
25、箪食壶酒 [ dān sì hú jiǔ ]
释义:箪:盛饭竹器。一箪食,一壶酒。指少量饮食。
出处:明·李东阳《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》:“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,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,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。”
27、丹凤朝阳 [ dān fèng cháo yáng ]
释义:比喻贤才逢明时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28、东食西宿 [ dōng shí xī sù ]
释义: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。
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引《风俗通》:“俗说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东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贫。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,定所欲适。……女便两袒,怪问其故。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
29、堆积如山 [ duī jī rú shān ]
释义:聚集成堆,如同小山。形容极多。
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外诸司》:“每遇冬月,诸乡纳粟秆草,牛车阗塞道路,车尾相衔,数千万辆不绝,场内堆积如山。”
30、盗食致饱 [ dào shí zhì bǎo ]
释义: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,以此得官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带食的成语有哪些(284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96 人学习过
带食的词语有哪些(4个)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