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方枘圆凿 [ fāng ruì yuán záo ]
释义:枘:榫头;凿:榫眼。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九辨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2、方头不劣 [ fāng tóu bù liè ]
释义: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;不劣:倔强不驯顺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第四折:“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”
3、方外之人 [ fāng wài zhī rén ]
释义:方外:世外。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。
出处: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彼游方之外者也。”
4、方便之门 [ fāng biàn zhī mén ]
释义: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,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》:“维摩见柄,盖申方便之门;道安谢归,思远朝廷之事。”
5、方寸不乱 [ fāng cùn bù luàn ]
释义:方寸:指心。心绪不乱。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。
出处:唐·吕温《凌烟阁勋臣赞·屈突蒋公通》:“……徇日,方寸不乱。”
6、方寸万重 [ fāng cùn wàn chóng ]
释义:方寸:指心。万重:多话。心里头有千言万语。
出处:皇甫牧《步非烟》:“方寸万重,悉候晤语。”
7、方凿圆枘 [ fāng záo yuán ruì ]
释义: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九辨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8、方寸已乱 [ fāng cùn yǐ luàn ]
释义:心已经乱了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今已失老母,方寸乱矣。”
9、方正不阿 [ fāng zhèng bù ē ]
释义: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出处: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10、方寸之地 [ fāng cùn zhī dì ]
释义:指心。
出处: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“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,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,既而曰:‘嘻!吾见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虚矣。”
11、方趾圆颅 [ fāng zhǐ yuán lú ]
释义:方脚圆头。指人类。
出处:《南史·陈高祖纪》:“方趾圆颅,万不遗一。”
12、方底圆盖 [ fāng dǐ yuán gài ]
释义:方底器皿,圆形盖子。比喻事物不相合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兄弟》:“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,犹方底而圆盖,必不合矣。”
13、防不胜防 [ fáng bù shèng fáng ]
释义:防:防备;胜:尽。形容防备不过来。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这种小人,真是防不胜防。”
14、防微杜渐 [ fáng wēi dù jiàn ]
释义:微:微小;杜:堵住;渐:指事物的开端。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,不让它发展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消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
15、方骖并路 [ fāng cān bìng lù ]
释义:犹并驾齐驱。
出处:《宋书·王景文传论》:“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,倾覆之灾,庶几可免。”
16、方来未艾 [ fāng lái wèi ài ]
释义:指(恩泽)方始来到尚未止歇。
出处:明·方孝孺《凝命神宝颂》:“霈如霖雨,润泽天下,而民被其惠者,方来而未艾也。”
17、方领圆冠 [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]
释义: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,为古代儒生的服饰。亦借指儒生。
出处:南朝·梁·何逊《七召·儒学》:“方领圆冠,金口木舌。谈章句之远旨,构纷纶之雅说。”
18、方面大耳 [ fāng miàn dà ěr ]
释义:方脸盘,大耳朵。旧指富贵相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,都有万贯家私,一个个方面大耳。”
19、方枘圜凿 [ fāng ruì huán záo ]
释义: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同“方枘圆凿”。
出处: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梁惠王谋欲攻赵,孟轲称大王去邠,此……持方枘欲内圜凿,其能入乎?”
20、方兴未已 [ fāng xīng wèi yǐ ]
释义:事物正在发展,尚未达到止境。同“方兴未艾”。
出处:铁郎《二十世纪之湖南》:“世变茫茫,方兴未已。”
21、方桃譬李 [ fāng táo pì lǐ ]
释义: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。
出处: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筝赋》:“乃有燕馀丽妾,方桃譬李,本住南城,经居东里。”
22、方言矩行 [ fāng yán jǔ xíng ]
释义:指言行方正,合乎规范。
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科第·孝感》:“彭一庵,名珑,字云客,长洲人,方言矩行,士林推重。”
23、方以类聚 [ fāng yǐ lèi jù ]
释义: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。方:办法,做法,技巧。
出处: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
24、方员可施 [ fāng yuán kě shī ]
释义:随处可用。形容人多才多艺。
25、方滋未艾 [ fāng zī wèi ài ]
释义:事物正在发展,尚未达到止境。同“方兴未艾”。
出处:清·蒋士铨《临川梦·拒弋》:“咳,权相所为,一无忌惮至此。主少国疑之祸,方滋未艾矣!”
26、方足圆颅 [ fāng zú yuán lú ]
释义:方形脚、圆形头为人的特征,因以指人类。同“方趾圆颅”。
出处: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足圆颅,万不遗一。”
27、枘圆凿方 [ rùi yuán záo fāng ]
释义:比喻不调协,扞格不入。参见“枘凿方圆”。
出处:《好逑传》第十五回:“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,则日东月西,何缘相会,枘圆凿方,入于参差。”
28、未艾方兴 [ wèi ài fāng xīng ]
释义:方兴未艾。指正在蓬勃向前发展。
出处:清·陈炽《议院》:“英人创之于前,德国踵之于后,所以威行海表,未艾方兴者,非幸也,数也。”
29、圆颅方趾 [ yuán lú fāng zhǐ ]
释义:颅:头颅;趾:脚。方脚圆头。指人类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故头之圆也象天,足之方也象地。”《南史·陈高祖纪》:“方趾圆颅,万不遗一。”
30、方兴未艾 [ fāng xīng wèi ài ]
释义:方:正在;兴:兴起;艾:停止。事物正在发展,尚未达到止境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》:“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,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,而何必用此哉!”
fang开头的成语(38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744 人学习过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则在成语开头的意思
操之过急,得寸则寸,耳闻则诵,非愚则诬,毫不含糊,好问则裕,老老实实,偏信则暗,日中则昃,山锐则不高,稍纵则逝,事宽则圆,事款则圆,事缓则圆,事预则立,实实在在,兽穷则啮,兽困则噬,水激则旱,水至清则无鱼,物极则反,物至则反,小不忍则乱大谋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