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什么的什么矢成语(54个)

  • 1、对牛弹琴  [ duì niú tán qín ]

    释义: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。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。

    出处: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枚。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
  • 2、对症下药  [ duì zhèng xià yào ]

    释义: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,采取有效的措施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陀传》:“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‘寻当下之,延当发汗。’或难其异,佗曰:‘寻外实,延内实,故治之宜殊。’即各与药,明旦并起。”

  • 3、躬蹈矢石  [ gōng dǎo shǐ shí ]

    释义:指将帅亲临前线,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,不怕牺牲自己。

   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操《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》:“卿在郡以来,擒奸讨暴,百姓获安,躬蹈矢石,年征辄克。”

  • 4、躬冒矢石  [ gōng mào shǐ shí ]

    释义:指将帅亲临前线,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,不怕牺牲自己。同“躬蹈矢石”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居正《辽东大捷辞恩疏》:“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,本诸将士之力,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。”

  • 5、函矢相攻  [ hán shǐ xiāng gōng ]

    释义:指自相矛盾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”

  • 6、集矢之的  [ jí shǐ zhī de ]

    释义: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。

    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郑成公疾,子驷请息肩于晋。公曰:‘楚君以郑敌,亲集矢于其目。”

  • 7、洁清自矢  [ jié qīng zì shǐ ]

    释义:指保持自身清廉正直。

    出处:《清史稿·高宗纪》:“以李侍尧、国泰所办贡物过优,皆致罪戾,谕各督抚等惟当洁清自矢,毋专以进献为能。”

  • 8、锦囊还矢  [ jǐn náng huán shǐ ]

    释义:指凯旋告捷。

    出处: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:“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:‘梁,吾仇也;燕王吾所立,契丹与吾约为兄弟,而皆背晋以归梁,吾遗恨也。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!’庄宗受而藏之于庙。其后用兵……盛以锦囊,……及凯旋而纳之。”

  • 9、强弩末矢  [ qiáng nǔ mò shǐ ]

    释义: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,起不了什么作用。同“强弩之末”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又强弩末矢,理无穿于鲁缟;冲风余力,讵能动于鸿毛。”

  • 10、亲当矢石  [ qīn dāng shǐ shí ]

    释义:指将帅亲临作战前线。

    出处:每临行阵,亲当矢石。 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

  • 11、亲冒矢石  [ qīn mào shǐ shí ]

    释义:指将帅亲临作战前线。同“亲当矢石”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:“尚亲冒矢石,冲突掩杀。”

  • 12、桑弧蓬矢  [ sāng hú péng shǐ ]

    释义:古代男子出生,射人用桑木做的弓,蓬草做的箭,射天地四方,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射人以桑弧蓬矢六,射天地四方。”

  • 13、矢口抵赖  [ shǐ kǒu dǐ lài ]

    释义:一口咬定,死不承认。

    出处:叶兆言《花煞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裕顺吓了一跳,连忙矢口抵赖,咬定绝无此事。”

  • 14、矢口否认  [ shǐ kǒu fǒu rèn ]

    释义:一口咬定,死不承认。

    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6章:“他为着面子上光彩,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‘如夫人’。”

  • 15、矢志不渝  [ shǐ zhì bù yú ]

    释义:表示永远不变心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

  • 16、桑弧蒿矢  [ sāng hú hāo shǐ ]

    释义:指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。蒿,蓬蒿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儒林传·刘昆》:“每春秋飨射,常备列典仪,以素木瓠叶为俎豆,桑弧蒿矢,以射菟首。”

  • 17、身当矢石  [ shēn dāng shǐ shí ]

    释义: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昔汉高、光武二帝,征无远近,敌无大小,必手振金鼓,身当矢石,栉风沐雨,壶浆不赡,驰骛四方。”

  • 18、矢石之难  [ shǐ shí zhī nán ]

    释义:矢石:箭和礧石,古代作战的武器。难:不幸的遭遇。指战争中的危难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矢石之难,许马之劳,此复受次赏。”

  • 19、矢在弦上  [ shǐ zài xián shàng ]

    释义: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

    出处: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
  • 20、矢志不移  [ shǐ zhì bù yí ]

    释义:发誓立志,决不改变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屡劝驾,邵氏矢志不摇。”

  • 21、矢不虚发  [ shǐ bù xū fā ]

    释义:矢:箭。形容射箭本领极高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王传》:“车驾还,诏健殿后,蠕蠕万骑追之,健与数十骑击之,矢不虚发,所中皆应弦而毙。”

  • 22、矢忠不二  [ shǐ zhōng bù èr ]

    释义: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。

    出处:清·吴应逵《书钟锡明》:“妾今日归,为君守贞,矢死不二,君果有灵,当饮此。”

  • 23、枉矢哨壶  [ wǎng shǐ qiào hú ]

    释义:枉:曲;矢:箭;哨:不正;壶:古代投矢娱乐所用的器具。弯的箭,歪的壶。比喻不精致的器物,为主人自谦之辞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投壶》:“主人请曰:‘某有枉矢哨壶,请以乐宾。’”

  • 24、无的放矢  [ wú dì fàng shǐ ]

    释义:的:靶心;矢:箭。没有目标乱射箭。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,或不切合实际。

    出处:清 梁启超《中日交涉汇评》:“如是,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,直拉杂摧烧之可耳。”

  • 25、亡矢遗镞  [ wáng shǐ yí zú ]

    释义:损失箭和箭头。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。

    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

  • 26、一箭双雕  [ yī jiàn shuāng diāo ]

    释义:原指射箭技术高超,一箭射中两只雕。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长孙晟传》:“尝有二雕飞而争肉,因以箭两只与晟,请射取之。晟驰往,遇雕相攫,遂一发双贯焉。”

  • 27、有的放矢  [ yǒu dǐ fàng shǐ ]

    释义:的:箭靶子;矢:箭。放箭要对准靶子。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。

    出处:宋 叶适《水心别集》:“论立于此,若射之有的也,或百步之外,或五十步之外,的必先立,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。”

  • 28、一矢双穿  [ yī shǐ shuāng chuān ]

    释义:犹一箭双雕。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。

    出处: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楔子:“是英雄自有英雄面,怕什么代越庖俎,还他个一矢双穿。”按,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进,一举两得。

  • 29、指天誓日  [ zhǐ tiān shì rì ]

    释义:誓:发誓。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。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负,真若可信。”

  • 30、众矢之的  [ zhòng shǐ zhī dì ]

    释义:矢:箭;的:箭靶的中心。众箭所射的靶子。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。

    出处:清 谭嗣同《报贝元徽》:“今之原祸始音,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。”

什么的什么矢词语(3个)

  • 刀折矢尽折:断;矢:箭。刀也断了,箭也用尽了。形容战斗到最后,无力再战了。
  • 矢人惟恐不伤人矢人:造箭的人。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伤人。比喻人的立场决定他对待事物的态度。
  • 矢尽援绝作战中箭矢都用完了,援兵断绝了。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。

扩展阅读

(0)
纠错/补充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