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才高八斗 [ cái gāo bā dǒu ]
释义: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2、出神入化 [ chū shén rù huà ]
释义:神、化:指神妙的境域。极其高超的境界。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不曾出声,他连忙答应。金圣叹:‘真正出神入化之笔’。”
3、春秋笔法 [ chūn qiū bǐ fá ]
释义: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
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在位听讼,文辞有可与人共者,弗独有也。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。”
4、才华横溢 [ cái huá héng yì ]
释义:才华:表现于外的才能。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,很有才华。
出处: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·道光26年4月16日》:“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,长安诸友多称赏之。”
5、沉着痛快 [ chén zhuó tòng kuài ]
释义:坚劲而流利,遒劲而酣畅。形容诗文、书法遒劲流利。
出处: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“其大概有二,曰优游不迫,曰沉着痛快。”
6、点睛之笔 [ diǎn jīng zhī bǐ ]
释义:笔:文笔。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。
出处: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睛。人问其故。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睹中。’”
7、奋笔疾书 [ fèn bǐ jí shū ]
释义:奋笔:提起笔来。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。
出处:宋·张克庄《题方汝一班师赞后》:“或隐匿未彰,而奋笔疾书;或一语之乖谬,或一行之谄曲,虽其人之骨已朽,必绳以《春秋》之法,读之使人汗出。”
8、耐人寻味 [ nài rén xún wèi ]
释义:耐:禁得起;寻味:探索体味。意味深长,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三:“其所作如《少府画障歌》、《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》诸诗,句句字字追琢入妙,耐人寻味。”
9、前目后凡 [ qián mù hòu fán ]
释义:目:细目;凡:概略。《春秋》的一种笔法,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,对前者详加说明,后者概略叙述。
出处:《公羊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秋八月,诸侯盟于首戴。诸侯何以不序?一事而再见者,前目而后凡也。”
10、神到之笔 [ shén dào zhī bǐ ]
释义:犹言神来之笔。形容作品文句精彩。
出处:清·龚炜《巢林笔谈续编·梅花主人传》:“沈启南先生为作《梅花主人图》,世称神到之笔,惜未及见。”
11、屠毒笔墨 [ tú dú bǐ mò ]
释义:用笔墨毒害人。比喻内容不好的书。
12、调墨弄笔 [ tiáo mò nòng bǐ ]
释义:指玩弄文字技巧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佚文》:“天文人文,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?载人之行,传人之名也。”
13、下笔成章 [ xià bǐ chéng zhāng ]
释义: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。形容写文思敏捷。
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发言可咏,下笔成篇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。”
14、心织笔耕 [ xīn zhī bǐ gēng ]
释义:比喻靠卖文生活。
出处: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九:“《翰林盛事》云:‘王勃所至,请讬为文,金帛丰积,人谓心织笔耕。’”
15、行云流水 [ xíng yún liú shuǐ ]
释义: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,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止于不可不止。”
16、一波三折 [ yī bō sān zhé ]
释义: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。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。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》:“每作一波,常三过折笔。”《宣和书谱·太上内景神经》卷五:“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,亦自不苟。”
17、一笔勾销 [ yī bǐ gōu xiāo ]
释义:把账一笔抹掉。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七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18、意味深长 [ yì wèi shēn cháng ]
释义:意味:情调,趣味。意思含畜深远,耐人寻味。
出处:宋·程颢、程颐《河南程氏遗书》:“读之愈久,但觉意味深长。”
19、意在笔前 [ yì zài bǐ qián ]
释义: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。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,然后着笔。亦作“意在笔先”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夫欲书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,偃仰平直振动,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”
20、自鸣得意 [ zì míng dé yì ]
释义:鸣:表示,以为。自以为了不起,表示很得意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姊妹相逢无他语,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。”
21、笔底龙蛇 [ bǐ dǐ lóng shé ]
释义:犹言笔走龙蛇。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十一回:“闻公博学广记,笔底龙蛇,真才子也。”
22、笔墨之林 [ bǐ mò zhī lín ]
释义:斯文萃集的地方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对作》:“汉家极笔墨之林,书论之造,汉家尤多。”
23、笔歌墨舞 [ bǐ gē mò wǔ ]
释义:指文笔奇妙精采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,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。”
24、笔头生花 [ bǐ tóu shēng huā ]
释义: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。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。
出处: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25、笔酣墨饱 [ bǐ hān mò bǎo ]
释义:指文章表达流畅,内容充足。
出处:秦牧《艺海拾贝·巨日》:“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,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,因此,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。”
26、笔削褒贬 [ bǐ xuē bāo biǎn ]
释义:笔:记载。削:删改。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,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
出处: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开辟时代》:“《春秋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,为后世立法,而后《春秋》不仅为记事之书。”
27、笔翰如流 [ bǐ hàn rú liú ]
释义:指文笔快捷无滞。
出处: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远近书疏,莫不手答,笔翰如流未尝壅滞。”
28、下笔有神 [ xià bǐ yǒu shén ]
释义:指写起文章来,文思奔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文思敏捷,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
29、笔耕砚田 [ bǐ gēng yàn tián ]
释义:比喻从事脑力劳动,以读写为业。
出处:南朝 梁 任昉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既笔耕为养,亦佣书成学。”
30、笔走龙蛇 [ bǐ zǒu lóng shé ]
释义: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草书歌行》:“时时只见龙蛇走,左盘右蹙旭惊电。”
形容笔的成语有哪些(54个)
更新时间:2025年•97 人学习过
(0)
纠错/补充